【聯合新聞網】專家看高齡政策:基礎研究不足
新聞連結
2024-10-12 聯合報/ 記者廖靜清、馮靖惠、賴昀岫/台北報導
平均壽命不斷延長,全台百歲以上人瑞再創新高。高齡醫學權威、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表示,對於高齡議題,政府政策較偏向服務面及支持弱勢,對人才培育及基礎研究投入相對較少,例如國科會針對精準醫療、人工智慧有大型研究計畫補助,但沒有高齡醫學或老化相關計畫,關注不足。
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張淑卿表示,百歲時代來臨,因應超高齡社會,社會人口結構改變,民眾要有自覺「重新設計生活」,政府也要提高勞動參與力政策,減緩少子化、高齡化的衝擊。尤其是老人福利法的修訂,加強翻修「高齡權益保障法」,著重社會參與、再就業等協助措施,讓大眾視為「負債」的老人成為人才資產。
張淑卿說,許多人對高齡有生病衰老的刻板印象,跟長照、失能掛上等號。但分析目前全台六十五歲以上長輩、近四二○萬人當中,約八成的人是健康的。她強調,老年人並非可憐、需要人照顧,她提出「高齡五安」,呼籲政府重視安適、安康、安心、安居、安全,並加強共融教育,消除年齡歧視。
台大醫院北護分院院長詹鼎正表示,國人平均餘命提高至八十二歲,不健康餘命占比降至百分之八、約為八年,比新冠疫情前的八點五年少了半年,代表國人健康意識提升。除了從年輕開始規畫財務,國家政策也要全盤檢視。詹鼎正認為,多數人認為七十五歲才算真正老年,六十五歲只是剛進門,政策面要視情況滾動式調整健康促進及預防、健保制度、長照服務等,包括複雜的財政問題,才能落實健康台灣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