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新聞網】高齡駕駛引關注 民團:換照制忽略長者交通需求

ℹ 新聞連結 (來源:公視新聞網)


近期接連發生高齡駕駛意外,交通部正規畫,下修高齡換照年齡。不過有學者直指,自我國實施換照以來,75歲以上駕駛事故量並沒有顯著下降。

民間團體認為,換照僅管理駕照,但可能忽略長者交通需求,若沒有可替換的公共運輸提供,無照長者有可能還是會冒險上路。

5月19日,78歲余姓老翁駕車在三峽高速行駛,造成3死12傷,新北地檢署14日偵結,認定他涉不確定故意殺人罪嫌重大,但由於被告死亡,予以不起訴處分。

而同樣在5月,北市也發生1起78歲老翁駕車暴衝,造成成8人受傷,連續事故喚起各界對高齡駕駛安權重視,交通部也著手下修高齡換照年齡。

台北醫學大學傷害防治學研究所教授白志偉表示,「換照制度從2017年的7月1日開始,到目前的成效並不是很顯著,原因在於,高齡駕駛自己個體的傷亡,65歲以上或75歲以上者,其實有節節上升。」

研究團隊分析2011年至2023年間汽車事故案件,發現75歲以上高齡駕駛造成行人死亡率,是41到64歲族群的2.44倍。另75歲以上無照駕駛,造成行人、單車、機車等脆弱用路人死亡傷害風險,更較同齡有照者提高了3.18倍。

民間團體則認為,高齡者交通安全除了換照管理,其實更應該檢視長者的交通需求,尤其在偏鄉,一旦長者換照未過,也沒有可替代的交通運具,可能冒險上路。

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張淑卿指出,「可能很多的鄉下老人就會自己開所謂的輔具車,還有就那種三輪車,但是它不是車就是輔具,或者是老人可能自己就無照駕駛。」

民團認為,長者出行需求,需要考慮便利性和覆蓋範圍,經濟上也要可負擔,雖然目前換照制度還未見顯著成效,不過這也是世界各國都面臨的窘境,必須搭另外配套措施。

交通部公路局監理組副組長張耀輝表示,「發生了北大事故以後,我們請教了精神醫學的專業,我們會持續做檢討。」

公路局回應,高齡者換照制度會再精進,研議新增危險趕知及考題權重調整,並搭配安全講習,新制最快會在明(2026)年上路。

 

快速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