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新聞網】老盟與60位NPO領袖籲七大主張、反老歧視居冠

ℹ 新聞連結 (來源: 聯合新聞網)

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老盟)於9月9日至10日舉辦「2025台灣超高齡元年NPO高峰會」,號召全台超過60位NPO領袖齊聚一堂,共同呼應聯合國「健康老化十年」行動計畫,凝聚共識並提出七大主張,其中首要訴求為「反老歧視,立法保障!」,並獲立法院各黨團響應。老盟直言,人口高齡化不可怕,怕的是社會與政策落後。

「2025台灣超高齡元年NPO高峰會」以「接軌國際 健康老化十年行動 倡議儀式」為主軸,展現台灣與國際接軌的決心,9日先舉辦高峰討論會,並達成多項共識,於10日舉辦記者會對外公佈。多位立法委員與藍綠白各黨團代表皆出席,包括台灣民眾黨立法委員黃國昌,以及衛生環境委員會立法委員王正旭、林月琴、王育敏及陳菁徽等,共同展現跨黨派對高齡議題的重視。

衛福部社家署代理署長周道君指出,現行65歲退休年齡的設定應是源於抗戰時期公務員退休制度,當時的國人平均壽命約為65歲,與現今的社會經濟環境差異巨大,承諾不論立法進度快慢,多數行政部門能執行的措施都不會逃避。

台灣民眾黨主席黃國昌批評,政府沒有意識到現有政策已經大幅脫節,相較於日韓已重新設計高齡者就業制度,台灣思維仍舊落後。政府應有前瞻性的立法與制度支持,盤點法規破除高齡歧視。同時,他也強調長照體系財務不穩,應將推動長照保險列為當務之急,以因應高齡化的挑戰。

老盟與60位領袖齊聲 高齡政策要行動

「政府應成立行政院等級超高齡辦公室,提高位階整體規劃高齡政策。」老盟秘書長張淑卿發表高峰會最後七大建言共識,強調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但目前關於高齡政策缺乏綜合性規劃,疾呼政府應成立超高齡辦公室、舉辦超高齡國是論壇刻不容緩,更呼籲取消志工年齡限制,「90歲可以當總統,卻不能當志工,目前志工保險只到70歲。」高齡者的志工權被剝奪,要求政府應重視高齡志工權益。

老盟與NPO領袖從台灣高齡化的現況出發,透過「世界咖啡館共識工作坊」方式,集體討論並投票選出七大關鍵政策建言,完整內容如下:

一、國家應有綜合性承諾 健全法律與政策框架
政府應成立行政院等級超高齡辦公室,提高位階整體規劃高齡政策,舉辦超高齡國是論壇,聽取民間及各界意見,以平等觀點建立高齡權益保障法。應以發展觀點為主、照顧支持為輔的多年期高齡整合性國家級計畫,定期跟全民公告高齡相關計畫。
二、 賦能高齡者 重新想像老化
要實現反年齡歧視,應全面檢修並立法禁止相關限制,建立反歧視專法與救濟管道,並在就業與教育等領域取消年齡上限。同時,政府應跨部門合作建立「反年齡歧視框架」,並尊重長者的人生規劃,強化其健康自主與終身學習能力。此外,需消除媒體偏見,規範新聞與廣告,避免將老化描繪為負擔,並推動國家級宣傳,以活力、正向的形象翻轉社會對長者的負面想像。
三、 促進高齡者社會參與及經濟賦權
保障高齡者就業權益方面,應儘速推動《高齡就業保險》以增加雇主聘僱誘因,並取消志工年齡上限。政府可補助高齡者數位學習與再就業技能,推動職務再設計,並創辦職場體驗營隊。此外,可活化產業,建立「銀創社群」與再就業網絡,並鼓勵企業將聘用高齡者納入ESG,以提升勞動參與度。重視健康高齡化之性別落差,推動大學與社區的「混齡課程」,鼓勵高齡者與青年共創。
四、 打造高齡友善環境 保障長者健康人權
物理環境部分,包括支持高齡住宅與友善社區,倡導社區友善居住。政府應支持民間建設老人住宅。公共設施融入全齡通用設計概念,協助獨居長者進行居家安全檢視及改善。提供需求反應式交通服務,保障長者自由移動權。開發適合高齡運具並提供交通轉乘補貼。建立高齡友善評級,導覽資訊提供大字版與語音版。
社會環境部分,包括培養高齡者金融基本理解與行為技能。積極策略防堵高齡者財務剝削及高齡婦女貧窮議題,提供理財學習/信託管理。推廣世代共融活動,降低代間隔閡。建立媒合平台,鼓勵長輩發揮自我才能。活化社區關懷據點,需政府支持與投入資源,建立跨專業團隊,陪伴高齡者就醫或用藥。
五、 縮小數位落差 防詐又防暴
減少高齡者在科技方面的認知落差。補助高齡者數位學習與再就業技能。研發階段納入不同高齡者的需求,例如文字採高對比、大字版、白話說明;提供真人客服與代辦機制;推動數位與實體並行雙軌通道,避免高齡者被排除。防詐騙與防暴意識教育。
六、 提供以長者為中心的整合醫療與照護
建立以人為中心的高齡者醫療照顧整合模式,超過75歲高風險群,政府應主動納入全人個管服務體系,建構資源共享平台。提升高齡者健康自主管理意識,加強長輩主動自我照護的責任。鼓勵年輕、中壯年家庭照顧者投入照服員工作,其照顧經驗應給予年資及照顧能力認證,鼓勵輔具使用並提供職業傷害防護。高齡整合照顧系統強化復能與自立,降低無效醫療與長期照顧的需求。
七、 建立社區安全獨居支持網絡系統
科技智慧工具導入,全民獨居安排教育。加強各級政府針對氣候變遷下因應的高齡對應服務,以提高高齡者適應韌力。社區照護據點資源應整合,據點經費補助應依品質、服務人數進行分級。推動偏鄉在宅醫療。社會處方箋的運用。協助各級政府結合在地公私協力資源網絡,建立社區互助,在地陪伴與預警系統。

跨黨派重視高齡議題

立法委員王育敏呼籲立法破除年齡歧視,已提案修法禁止65歲強迫退休。她強調高齡者在就業、交通、數位生活等各層面,都需要更友善的環境,以打造尊嚴、友善的高齡社會。

立法委員林月琴主張健康照顧全程整合,並應提供照顧者喘息服務。她反對以年齡限制高齡駕駛,建議以公共運輸鼓勵外出,並倡導「社區共生」模式,讓長者與年輕人合作,實現活力老化。

立法委員王正旭強調反老歧視立法,認為長壽非負擔,應改變社會對長者的刻板印象,讓他們持續貢獻。他呼籲健康老化政策在台落地,並建議政府在推動數位政策時,應考量長者的使用便利性。

立法委員陳菁徽提出應提早為高齡化社會做準備,並關注女性勞參率,建議提供彈性育嬰假協助回歸職場,以防高齡貧窮。她同時呼籲數發部提升長者數位能力,並落實社區互助喘息服務,解決長照悲歌。

共創銀耀未來

老盟強調,台灣正面臨人口快速高齡化的挑戰,但同時也迎來「健康紅利」與「銀色經濟」的契機。透過此次NPO高峰會,期待匯聚專家智慧與民間力量,實踐聯合國「健康老化十年」的願景「讓每個人都能活得長壽、健康且有尊嚴」。

老盟秘書長張淑卿發表高峰會最後七大建言共識。

衛福部社家署代理署長周道君承諾不論立法進度快慢,多數行政部門能執行的措施都不會逃避。

快速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