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資源網】打造企業友善幸福職場-談企業如何訂定中高齡友善福利措施
https://swd.wda.gov.tw/w/SWD/EnterpriseArticles_23070614584176656
撰文者: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 張淑卿秘書長
發布日期:2023-07-06
刊登於北基宜花金馬區銀髮人才資源中心 企業專欄
壹、前言
自2004年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 UN Global Compact )提出「 ESG」後, 近年來國際許多投資人將企業ESG評估指標,視為該企業是否能永續經營的重要投資參考。ESG包括三大面項:環境保護(Environmental)、社會責任(Social)以及公司治理(Governance)。其中國家政府或多數企業歷年來多從環保環境及公司治理角度著力,對社會責任長期忽略,也常被解讀與社區或民間團體合作辦公益活動。社會責任攸關於企業經營者對內對外的企業承諾,涵蓋範圍包括內部工作社會責任(硬體環境設施設備、資訊安全、與員工照顧與管理)及外部社會責任(如對周邊社區、合作的廠商客戶等)。
所謂一個好的企業應該清楚具像化去釐訂自己的企業承諾,社會責任不只是往外部求公益活動表現外,如何回應真正的內部員工工作環境中的社會責任更是目前面對穩定就業率最大的挑戰與契機。
超高齡社會及少子化時代來臨,全球缺工下延長工作者在職場永續就業或招聘中高齡或高齡勞動力勢必為一重要趨勢,如何創造中高齡或高齡者工作者可發揮其積極參與與穩定持續就業,企業內部的友善工作福利措施至為關鍵。
貳、企業友善福利措施規劃
依據我國職工福利金條例第一條揭示凡公營、私營之工廠、礦場或其他企業組織,均應提撥職工福利金,辦理職工福利事業。過去企業多依此法律依據將相關福利金提撥,辦理各種員工休閒或專業教育訓練,員工旅遊或辦理托兒所等事項。然因應時代轉變,過去作法多半無法留任員工或中高齡員工的續任。
中高齡員工晉用已然為趨勢,規劃內部友善福利措施就不能用過去思維,須同步思考員工與其利害相關人需求回應下設計才能達到永續與共融。中高齡或高齡工作者多半會離開職場不僅是個人隨著身體年齡的增加身心變化,導致對本來職場環境適應越加困難,同時面對高齡家人的照顧需求與議題時間安排與管理,雙重壓力下往往選擇離開原來職場或選擇無法發揮其能力的工作,造成企業與社會損失。
中高齡或高齡工作者就業福利設計須從增能觀點提供其經濟需求、社交需求與心理需求三種層面支持,傳統的勞動基準法規範福利在本文就不贅述,本文嘗試融合上述觀點從不同面向需求提供以下福利措施建議:
一、通用設計創造無礙工作場域
中高齡工作者在實際生活中面對企業提供的工作場域安排障礙是跟年齡最有密切關係。中高齡或高齡者面對各種身體退化或疾病侵襲,即便心理與專業能力都相當符合職場需求,但缺乏友善工作環境設計與輔助設備無法讓其工作效能發揮最大。建議未來企業須以通用設計角度打造內部工作環境,以期創造無礙工作場域。例如:無障礙環境、友善廁所、各種工作指引或行政宣達的易讀版本設計、提供各種視聽障礙的輔具系統等。必要時提供有便利的交通接送運輸或職務設計等。
二、彈性自由無礙的工作安排
中高齡或高齡者要持續在原來企業中持續就業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為時間彈性度不足、很難做有效的自己生活及家人照顧安排。除非輪班制的工作者,通常一般正規上班族面臨最大的問題是自己的生活安排與家人照顧需要請各種假,但有考量請假可能會被扣薪影響家計,隱忍或不忍了直接離職,常見的案例是轉換斜槓工作,讓自己可有更多彈性可以因應社會變遷下各種生活需求。建議企業針對中高齡或高齡工作者應有職務再設計與彈性聘用方式,如彈性聘用與上班時數安排,讓上班時間及地點非固定版本,可依職務需求設計多元選擇方案、上班情境設定安排(居家與實體併存);另除了勞基法規範的相關假期外應該可回應真正員工可能其他生活需求,可創造各種有利員工穩定工作的無扣薪假期,如疫情期間的疫苗假、個人健康檢查假,各種專業證照考試假、家庭成員就醫安排照顧假等。
三、員工生活照顧需求的支持
中高齡或高齡者工作者為社會三明治時代,面對的生活挑戰高於任何世代,更需要企業成為其最佳生活支持夥伴。常見的生活照顧需求問題有伴隨自己年齡增長的各種慢性病照顧、晚婚晚生的工作者幼小子女照顧及高齡父母的生活照顧與醫療安排。建議企業可盤點內部員工實際生活照顧需求提供適當的支持福利系統,如員工多數有幼小子女照顧議題的企業,可考量建立托兒中心或與社區托兒中心合作以安頓員工家中子女。同樣的員工多屬中高齡者有多數人有照顧長輩需求,亦可考量建立日間照顧中心或與社區日間照顧中心合作協助照顧員工的需照顧長輩,成為員工最佳生活照顧的後盾安排。員工自身的健康管理除了定期健康檢查外,應透過適當的教育訓練及激勵措施營造員工自主健康管理價值與理念,帶領員工學會面對自己健康永續生活管理。
四、世代共融工作情境營造
企業員工需求回應中最常見的問題是有老人看不起年輕人,年輕人看不慣老人的做法與思維。要打造幸福友善職場可能要兼顧世代各種需求。世代間之所以無法一起工作主要來自對彼此世代不理解,過去社會多數人是大家庭長大三代同堂每天密切生活,對彼此有些理解與接納。然社會價值轉變現多為獨生子女小家庭世代,很多年輕世代對中高齡與高齡者想像多來自社會網絡系統不良印象。中高齡及高齡員工對年輕世代也多以電視媒體傳播印象加深對其偏見。建議要營造友善的幸福職場,企業需要透過教訓練共識營或職務世代共融設計等策略,以優勢觀點與增能觀點進行職務設計與融合,如年輕世代擅長資訊系統,中高齡者擅長人際互動或細節處理,取其各自優勢能力設計工作分工與活動,營造青銀共創情境,協助企業中世代互相理解互相欣賞,亦能透過互補增強方式將工作團隊效能發揮更大效能。
五、員工生命夢想設計與規劃
不管幾歲,每個人都有他個人的夢想與生命設計規劃需求。中高齡或高齡工作者除了穩定工作外,對退休後或子女成家後空閒時間安排與規劃更有更多迫切需求與想像。讓一個員工工作之餘有夢想,支持他追求自己生命夢想安排,不僅讓員工充滿生命活力更能持續穩定工作。夢想可大可小,多數人除了旅遊夢想、工作之餘貢獻社會就是想設計自己退休人生發展新興趣或專長以彌補當年的遺憾。過去許多員工教育訓練或福利多以休閒課程辦理及制度化員工旅遊。缺乏讓其有自主學習設計安排的訓練活動,如協助他們透過生命生活設計類似課程,帶領他們面對自己現在及未來生活安排,理解自己的生命價值與活力。結合企業的外部社會責任的公益活動安排,讓員工找到自己的社會公益價值建立自己志工服務的生活安排與規劃。
中高齡或高齡者面對可能逐步退出全職職場,可透過輔導或培育方式協助其設計自己完美下半場人生,以三三三方是設計自己最佳生活安排:三分之一時間安排自己及家人需求,三分之一時間終生學習或休閒,三分之一持續社會參與(持續工作或擔任志工幫助社會)。
企業中各種興趣或志願性服務社團的支持與經營亦是員工實際實踐的場域,建議企業應具體提供相關社團經營支持方案,如運動性社團、音樂藝術性社團及社會服務性社團等。透過社團活動,可協助員工一方面追求自己夢想興趣外同時擬聚更多團隊共識。
參、結語
現代員工跟以往等著被安排的員工非常不一樣,要打造友善職場環境提供的福利若僅是薪資及專業教育,已無法滿足現代員工需求與想像。現代人要的福利往往不僅僅是直接給糖果,而是要給能自己獨立創造糖果的環境與情境。去年我國行政院回應超高齡社會來臨提出對策方案,重要四大理念「自主、自立、共融、永續」,打造企業友善職場要回應員工的需求回應,ESG社會責任永續,需要從協助員工自主自立角度情境中設計相關友善福利制度,才能讓員工有感且能真正回應其需求。企業透過適度回應員工的需求打造一個友善幸福的工作情境,期能穩定其就業及生活安定,協助企業人力穩定下永續經營,才是真正的ESG中回應內部利害關係人社會責任下作為。
肆、參考資料
勞動部(2023).職工福利金條例,2023.4.1取自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N0040001
程佩珩(2019).我國企業社會責任之研究-以中高齡者再就業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商學院社會企業管理碩士在職學位學程碩士論文。
劉以慧、林毓芳、邱釩雲(2022).從增能觀點探究台灣高齡就業友善環境之研究.台灣教育研究期刊,3(6),273-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