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雜誌】「全嘉樂起來」助長輩用音樂逐夢,創造勇壯幸福第三人生
ℹ 新聞連結 (來源:遠見雜誌)
超高齡社會即將正式到來,嘉義市政府衛生局超前部署,推出「全嘉樂起來」計畫,讓長輩學樂器、組樂團,成為YouTube網紅,不只豐富老後生活,更大幅提升社會參與和身心健康,進而使社會安全網變得更密實、更溫暖。
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2025年2月全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已達19.35%,距離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的「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佔比20%,僅距離不到一個百分點,以目前65歲人口每月近0.1%速度成長,預計在今年8、9月台灣將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
三大倡議,助長輩活出精彩第三人生
截至2025年2月為止,嘉義市65歲以上人口比例達19.26%。面對超高齡社會趨勢,嘉義市衛生局並不把長者視為被動接受照顧者,而是積極創造心靈健康、社會參與度高的「樂齡勇壯城」,透過「全嘉樂起來、全嘉動起來、全嘉都是作家」三大倡議,讓長者勇於挑戰新事物,寫下更璀璨的第三人生篇章。
其中「全嘉樂起來」是以「用音樂點亮人生」為主題,推出一系列音樂活動,並在今年民歌邁入50週年之際,鼓勵65歲以上「勇壯族」透過音樂實現夢想,創造更充實的第三人生。
組樂團、培訓助教,打造全齡音樂共學平台
為了讓音樂成為超越年齡與世代的語言,為社會注入活力,嘉義市已經連續3年(112-114年)特別培訓「勇壯樂團」,邀請長輩用音樂實現夢想,114年為例共分為三種類型:初階班包括管樂、國樂、打擊樂、吉他貝斯,共召募138人,培訓8個月;進階班則是成立管樂團、合唱團,招募92人,每週訓練一次;至於短期體驗班,會開設烏克麗麗、大提琴等課程,提供靈活學習機會。
同時,嘉義市也積極培訓「音樂種子助教」,協助更多長輩接觸音樂律動,去年已培訓19位助教,深入社區與機構推廣長者音樂教育,今年也會繼續開設師資培訓班,不限年齡與戶籍,只要是有志於音樂教育、演奏,或是醫事專業人士均可參與,攜手為提升長輩認知能力和社交互動而努力。
而全齡音樂課程,則透過烏克麗麗拼貼、音樂鈴製作、鋁線藝術、木箱鼓等手作活動,以及透過生活中的食衣住行、旅遊見聞、文化故事等不同角度探討古典音樂與歷史的講座,還有用音樂連結祖孫和家庭、提升親子互動的「1+1親子共學課程」,都使音樂成為嘉義市「青銀共融」的重要媒介。
計畫三年有成,表演者、聽眾都獲益
「全嘉樂起來」計畫迄今已連續舉辦三年,第一屆共6團、86人,並參加國際管樂節演出;第二屆12團、156人,不只進入嘉義市政府文化局音樂廳,更有樂團自創《逐夢英雄》、《暢到袂記得老》主題曲,拍攝成MV後上傳YouTube,成為熱門影片,並在KTV點歌平台上架。
這些由勇壯族組成的樂團,更進入10家長照機構,除了讓500位長輩聽得津津有味,更在音樂療癒身心,帶來社會正能量的同時,也讓勇壯精神在嘉義市得以繼續發揚光大。例如,合唱團老師曾維民就和團員自動自發籌組民歌音樂劇演奏會,透過自行籌款,在彰雲嘉南4縣市展開五場售票的巡迴演奏會,把對音樂的熱愛、積極正向的種子散播到全台更多角落。銅管老師巫佳郎也發現,除了長輩勇於學習新樂器,連教師也在教學的過程中,從長者身上獲得更大成就感,可謂教學相長,師生彼此成就夢想。
學員郭美伶表示,在護理之家演奏時,台下聽眾從表情木然,到隨著音樂打拍子、擺動身體,甚至張開口跟著唱,一旁的照護人員看到此情此景,臉上也綻放久違的笑容,讓她深刻體會到音樂的感染力與療癒力量。這顯示,不論身份背景,所有對音樂有興趣的人,透過「全嘉樂起來」計畫得以聚首、組成樂團,彼此成為莫逆之交、拓展社交圈,在固定的團練以外,甚至還會相約出遊,使第三人生猶如一本豐富、多面向的書籍。
提升長輩社交參與率,樂齡勇壯成幸福日常
嘉義市政府統計,2019至2023年間,嘉義市長者的社交參與率大幅提升7.74個百分點,顯見「全嘉樂起來」倡議已獲顯著成效。而嘉義市透過「樂齡勇壯城」願景,重新定義、設計長輩的高齡生活,讓長者不再只是被動接受照顧,而是主動出擊,透過音樂、運動與寫作活動,既提升身心靈健康,也創造屬於自己的勇壯新價值。
「全嘉樂起來」在改變長輩生活的同時,也強化社會安全網,讓整個社會更加溫暖,貼近永續發展價值,更使嘉義市「新永續城市」的發展目標,又向前邁進一大步。展望未來,嘉義市政府期許,愈來愈多長輩能踏上「勇於挑戰潛能、追求壯闊人生」之路,讓長壽成為祝福的同時,更要用音樂點亮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