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雜誌】確診失智的那一刻起 愛的手鍊讓關懷與守護不間斷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87704
2023/02/22 
作者 / 整合傳播企劃 

「回家」與「出門」幾乎是每天都會經歷的日常,稀鬆平常到我們甚至不會去在意,但對於失智病友卻不再是理所當然。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簡稱老盟)1998年起推出第一批「愛的手鍊」(又稱協尋手鍊),這些年來持續經營與推動,讓走失於有配戴手鍊的失智病友尋獲率達100%,減輕照護家屬的心理壓力,一旦走失情事發生,「愛的手鍊」將是病友家屬、協尋中心、社會警政三方間的重要橋樑。

該如何有效地搭起這座橋樑?關鍵角色是「醫護」。富邦人壽近八年來持續支持老盟推廣失智病友配戴愛的手鍊,並聯手全台百間醫療院所導入「醫師確診送手鍊」服務,含括神經內科、身心科等相關門診,以及失智症共同照護中心,專業醫師診斷確認罹患失智症當下,隨即結合個管師引導病友申請配戴專屬手鍊,藉由醫病信任提高申請配戴意願,不僅讓長輩的接受度提高,醫護的關懷用心也更容易被看見,有效幫助失智病友降低外出走失風險。

正視失智警訊,及早就醫
手鍊關懷,增進醫病互信關係

積極投入推動「醫師確診送手鍊」服務的醫療院所中,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是其中之一,其失智共同照護中心主任劉建良醫師強調,對於可逆型失智症來說「及早就醫尤其關鍵」,從臨床數據統計來看,因為受記憶力衰退所苦而上醫院求助的病人中,有約一成是可治療或回復型的失智症,可能是血糖控制不佳、甲狀腺功能低下、缺乏維他命B12或葉酸,或甚至是罹患水腦症等,這些病症只要及早就醫,都是可以恢復的。

面對失智海嘯,現今推估已30多萬的台灣失智人口,未來還會逐年增加,劉建良醫師提醒雖然應重視失智症,但無須過度恐慌。他表示,雖然老人病患占9成以上,但失智症並非老化,只是在老人身上更為常見。當老年人出現偶發性記憶減退或是忘記東西擺哪裡的時候,家人朋友也切勿過度緊張,可以再觀察一段時間,或是與長者商討諮詢失智症診療醫師意見;此外,及早就醫雖然重要,但切勿診斷前就一味覺得長輩就是失智症,徒增家中長輩心理壓力,也容易讓長輩拒絕就醫。

另一位與老盟長期合作推動失智友善社區關懷的中山醫大醫學系副教授、暨中山附醫失智共照中心郭慈安執行長同樣呼應「及早就醫」,她認為當中的關鍵是不逃避、不拖延,而且不只是失智症病友,照護者也應建立同等正確觀念。根據她過往的服務經驗,整理出最常聽見的「不面對」三種說法:

  1. 偶爾才忘記一次,沒關係吧!
  2. 失智症又不會好......
  3. 都這麼老了,還需要看醫生嗎?

郭慈安提醒,照護者無論在鼓勵失智病友赴醫院治療,或是應對日常生活裡大大小小的失智警訊時,都需要善用溝通技巧,並且從失智病友的生命史去理解與設想。她舉例說明,假設這位失智症病友過往的生命歷程就是習慣出門,「可能是農作、園藝、照顧流浪動物等等,若照護者因為擔心迷路、而限制失智病友走出家門,過度保護反倒會加速他們腦部與身體的退化。」

不過度保護,鼓勵多出門
正向溝通配戴手鍊,降低走失風險

失智症的預防與非藥物治療,與飲食、運動、社交、健腦活動等四大範疇息息相關,而其中兩項又與近來愈發受到關注的肌少症有關,即營養失衡與運動不足。有趣的是,這四項因素間環環相扣,譬如說社交互動減少、與人對話的機會變少,其吞嚥力也隨之變差,進而影響營養吸收,營養不足導致肌肉流失,漸漸沒有力氣外出參與社交活動,更不用說運動健身,最終形成惡性循環。

因此,劉建良醫師說:「只要出門就夠了!」走出了門才能與人有互動,身體有活動胃口自然也好,且有機會從周遭環境獲得刺激,進而放鬆心情。郭慈安則情不自禁地讚嘆手鍊的貢獻是最大的!,儘管現在有許多主動定位追蹤的服務與工具,卻有弄丟或沒電之虞,且使用費用成本較高,相較之下,搭起協尋守護網絡的手鍊仍有其必要性。

劉建良醫師認為「醫師確診送手鍊」服務並非只在確診的那一刻,而是從那個時間點開始與各項資源皆搭上線,透過失智症個管師持續追蹤失智病友不同時期的近況,再適時提供照護者當下最迫切需要的資源,醫病關係得以持續不間斷。

不難想像許多病友最開始的反應會是抗拒或不願接受,劉建良醫師鼓勵照護者盡量以正向角度去溝通,並且莫忘讓家人更健康的初衷,他時常以這句話安撫病人:「早點做診斷,預防失智症(惡化)。」有病識感的失智病友約僅有4成,他們立即能夠理解與認同手鍊的功能;反之,若是缺乏病識感時,照護者則需要透過一些技巧為手鍊賦予價值與意義

舉例來說,照護者自己也買一條相似的銀鍊,讓手鍊變成母女間的信物;將手鍊包裝成醫師送的禮物,或是告知失智病友手鍊為就診環節的一部分;在一個特別的日子送給失智病友,或是化身為寶貝孫子用第一份薪水挑選的禮物;將手鍊帶去失智病友最相信的廟裡過香爐,成為不願離身的護身符。各式各樣的創意與巧思,最終還是仰賴照護者對於失智病友的了解,找到他們最能欣然接受的方式。

失智是一段漫長的歷程,對於失智病友來說是如此,對於照護者來說也是如此。郭慈安從另一個角度提醒,許多病人在確診時還未曾迷路或走失過,但是照護者已經因此憂心忡忡,出現夜晚不睡覺、情緒失控等狀況焦頭爛額,根本管不上配不配戴手鍊,其實讓病友配戴印有24小時協尋專線及個人代碼的「愛的手鍊」,當走失發生時只要撥打電話、報出代碼,失蹤老人協尋中心便能協助即時找到走失者家屬,能有效提高照護者的安心感。

愛的手鍊推動至今,已累積不少成果,經專業評比機構執行SROI(社會投資報酬評估分析)得出——富邦人壽每贊助新台幣1元,即產生14.59元的社會價值,且投入愛的手鍊所創造社會效益,除了經由推動首創醫院發送模式,提升醫病信任關係優化失智診療服務,透過攜手全台警察及串聯社區鄰里、友善商家等,更搭起高效率協尋網絡,為失智高齡長輩降低走失風險、保有外出安全於社區生活以延緩失智,家屬的照護壓力同時也獲得減輕。

富邦人壽公關廣宣部部長陳姿瑛也分享,為實現失智高齡長輩的自由行動權及尊嚴,多年來老盟與富邦人壽持續攜手第一線醫護專家,推展確診失智當下隨即發放免費手鍊之綠色通道,期望幫助全台更多失智病友及照護家屬,擴大預防走失與協尋機制守護,未來也期待有更多醫院加入,及持續獲得縣市政府支持,各界力量串聯引領民眾認識愛的手鍊與重視協尋。

快速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