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 BS新聞網】台灣迎超高齡社會元年! 專家:「年齡歧視」比老化更可怕
ℹ 新聞連結 (來源: TV BS新聞網)
在士林區德行里社區活動中心,有氧老師帶領長輩們伸展運動,現場氣氛熱絡。69歲的林大哥從金融業退休後,固定到據點參與課程,他笑說:「以前自己慢跑,後來膝蓋不適,轉來做社區運動,感覺更安全,也能養成規律習慣。
隨著高齡人口攀升,社區據點成為長者維持健康與社交的重要場域。德行里里長張僡美指出,該里高齡人口比例高於全市平均,每百人中就有至少25人超過65歲。為此,據點每週安排八堂課程,從肌力運動、共餐到健康講座與手作活動,協助長者延緩失能,也增進人際交流。
台灣今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平均每五人就有一位是長者,而到了2050年,全球五分之一人口將超過60歲,「如何對抗年齡歧視,讓每個人都能坦然變老,成為重要課題。」
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張淑卿批評,現行法規仍充滿年齡限制,例如65歲後無法獨立繳健保、就業機會受限,這些都是年齡歧視。她強調,人口老化並不可怕,問題在於政策與社會觀念落後。老盟呼籲推動《高齡權益保障法》,保障就業權益、縮小數位落差,並提供以長者為中心的整合醫療與照護。
針對獨居長者問題,主計總處推估全台65歲以上非弱勢獨居者達70萬人。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代理署長周道君表示,政府將依長者健康與社交程度分級提供服務,鼓勵有能力的長輩持續參與社區活動,並透過數位工具與外界保持聯繫,落實「獨居但不孤獨」的政策。
研究顯示,老化不等於智力或認知能力衰退,長者同樣能學習新事物。專家強調,唯有翻轉社會對老化的刻板印象,消除年齡歧視,並透過政策全面規劃,台灣才能邁向健康、活躍且有尊嚴的超高齡社會。
